第五章 底牌
��再加上循的配合,投石机制作得很顺利。

  秦时一支军队所带的工匠并不多,一般五百人左右。

  其编制大致与部队相同,伍人一伍、什人一什,只不过叫法略有不同。

  工匠的伍长称工臣、什长称工丞、百夫长就像循则称工师。

  再往上就是啬夫,还有主管一军工匠的胄案。

  这些工匠从另一方面分就有轮人、弓人、庐人等等。

  简单的说就是造车轮的、造弓箭的、造兵器的。

  造投石机的就被称为“砲人”。

  这名字在现代听着有点不雅观,不过古代的“砲”可没有引申到那方面的意思。

  杨端和所带的“砲人”不过一百,也就是循所带领的这支队伍。

  一百人当然不够大面积制作攻城用的投石机。

  他们的做法是“呼啦”一声拉着所有的士兵打下手。

  这一百名“砲人”实际上是起着指导、监制和审核作用。

  要知道秦军士兵只在磁县一段就有数万之多,叫上一部份放下兵器伐木造砲,霎时就是人山人海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像。

  这其间杨端和也来视察了一番,不过有些不满意。

  他找到了正忙着和循商议的沈兵,皱着眉头说:

  “你好像说过这砲还有诸多缺陷和不足!”

  “可据我所见,你的改动并不大!”

  “不过就是把配重变成了石块!”

  “这是不是说……”

  说着杨端和就耐人寻味的瞄了瞄沈兵的脖子。

  沈兵只感觉一道凉风“嗖嗖”的刮过,就像刀锋在旁边挥舞似的,吓得情不自禁的缩了一下脑袋。

  沈兵艰难的咽了下口水,回答:

  “不知将军可有听过一句话!”

  “人生要有所保留,绝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杨端和一脸迷糊:“底牌?什么是底牌?”

  “就是……”沈兵想了想就回答:“就是最后一招!”

  杨端和“哦”了一声,心中虽是震惊但表面却装作波澜不惊。

  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