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轨
  汪沛到预定好的讨论室时,比起昨天老师规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半小时。

  汪沛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到的,结果居然有人比她还早。

  推开研讨室门的那一刹那,梁见殊从电脑前抬起头来,比起汪沛明显尴尬了一秒,那双黑框眼镜下的黑眸依旧平静无波。

  “学长好!”汪沛公式化地微笑打招呼。

  “嗯,早上好。”梁见殊点了点头:“文献整理的怎么样了?”

  可以,一上来就问文献,非常公事公办。

  “十年内五本核心期刊发表带关键字的我都看了,但先前的研究结果多数都是positive,他们的假设和检验结果我整理出了一张excel,我发给你。”汪沛点开那个空白头像的微信好友,把文件发了过去。

  梁见殊点开文件,看到眼前密密麻麻一张表,眯了眯眼睛。

  表格十分简洁,却在细节中处处透着认真,每个数据的出处都用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写好,不同类目的格子还贴心地填上了不同的底色。

  汪沛观察着他的反应,小心翼翼地开口:“我们的方向这十年来paper发的不算少,而且大多数方向都有人做过了,到我们这里创新难度会不会比较大啊组长。”

  梁见殊正是他们项目的负责人兼组长,叫组长的确没有什么问题,却比“学长”少了丝温度,多了一份公事公办层级分明的认真劲儿来。

  梁见殊神色不动,手指虚支在下颌前,说:“可以换计量模型,也可以修改指标体系。至于具体怎么改,这的确是我们这几次讨论的重点。”

  “哦……,但是计量模型的话要怎么改啊?”

  梁见殊猛然从屏幕前抬起头看着她,微蹙的眉间满满的写着“计量是怎么学的”。

  “哟,汪沛这么早就到了。”程晓冬推门而入,身后跟着画着淡妆、打扮颇为时髦的女生。

  “没有,我也是刚到不久!”汪沛连忙给他打招呼。

  程晓冬是汪沛大一就认识的学长,这次也是他来邀请汪沛一起组队做项目的。

  “可能你还不熟,给你介绍一下哈!”程晓冬颇有主人气势:“我旁边这位呢,是我们级的魏雪,你之前应该也听说过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之一。”

  汪沛大大方方地说了声学姐好。

  “那边坐着的那位呢,梁见殊,也是我们级的,咱们这次的项目负责人,人送外号梁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