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说恩仇
  中年人的气息发出一阵“赫赫”的嘶鸣,喝了一口酒,才好了一些。他的一双眼睛抑郁,却平静,默然了半晌,才问了一句:“能吗?”那被掌柜的称为“关西鲁”的童伯,也一下子默然了,不再劝阻——“仇兮勿亡,恩义勿亡;仇兮仇兮,犹记九世,恩兮义兮,报以百倍;无仇无恩,可称人呼?”他念了一首诗,抑扬顿挫,中途却并无咳嗽。每一个字,都是气息匀称、平稳的。

  这首诗简单、直白的近乎于白话,言之仇是不能够忘记的、恩也是不能够忘记的。仇,可以记住九世,九代人之后,依然可以去报;恩和义,也是不能忘的,需要百倍的偿还、报答,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报以涌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样的诗,少了一些文采,却多了一些质朴,更是极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店内粗鄙的江湖人众多,但每一个人也都能够听懂是什么意思,不禁为之喝彩——

  “好,好诗!”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大丈夫当如是!”

  “……”

  中年人笑了一下,却问了风尘这一桌一个问题:“你们说,一个不记仇的人,能够记住恩吗?”

  韩莎笑着,对王佳乐点头,以示鼓励。王佳乐便答道:“一个不记仇的人,自然也不会记住恩。相比于仇,恩更是可以放下了。恩和仇,一体两面,这世上不存在不记仇,却能够记住恩的人。只有不记仇,却毫无礼义廉耻的人。妄图让一个人记不住仇的同时,却要记住恩,去感恩,无异于痴人说梦……若是提倡这样的人,乃国之不幸!它不记仇,若家有难,他便可不理会,若国有难,他同样可不理会。无仇也无恩,刻薄寡恩之人呵……我看过的最有趣的一个笑话,就是让人们忘记历史的仇恨,但又要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要学会原谅、学会感恩。”

  中年人道:“原谅,是因为能够记住仇恨。因为只有心中有仇恨,可以放下仇恨,才能谈的上原谅。若是忘记了仇恨,又何谈原谅?那么穿仇寇之衣冠,招摇过市,又有什么可以被谴责的?”

  因为“仇寇”已不是“仇寇”——既然已经不是“仇寇”了,那么穿他们的衣服,招摇过市,又有什么不可以?

  若是这时候,再去说什么“历史”和“曾经”,让人不要这么做,不要去伤害大家的感情,岂非很矛盾,很不好看?既要人记住,又要人忘记,或者是该记住的时候记住,该忘记的时候忘记,选择性的失忆……这玩意儿确定不是强人所难?

  张天野想着某些事,叹道:“世间的事,偏偏就有这么离奇的。兄台所言之怪状,也实有发生……”

  “哈哈……那便不要去管世人,只管自我!”中年人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