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放下烦忧盘膝坐,一切尽在不言中
msp; “意思是告诉了人片面的认识,人的想法就会被局限住。认识了片面的道的含义,就无法再接触到更广阔的本意?”

  “是了嘛,道可道,非恒道,这句话你不是已经懂了?”

  风尘本有疑惑,感觉自己不曾明白。

  可四老汉说他已经懂了。

  四老汉说:“你这个小哥儿就是灵,从小就灵,要不上大学了……我一直到了六十来岁才看懂这些东西,你这才看了几天,就懂了。”老汉的话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有些人看了一辈子都不曾懂,很多人更是被局限于某一人的认知中,如在迷宫,转来转去,都得不到一个明白。风尘的手无意识的把玩着四老汉那一副已经变得绵软了的扑克牌,说:“可我怎么感觉自己还不明白呢?”

  “甚是明白了?甚又是不明白?是你看了别人的解释,感觉自己和别人想的一样就是明白了?还是一个儿(自己)以为一个儿明白了,就明白了?”

  四老汉问了一句,又自问自答:

  “咱们国家历史悠久,从古到今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厚古薄今。历来那些有本事的人,即便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必须是要有圣贤之言作为依据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种独特的阐述思想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万经注我——孔孟如此,道法墨家,五行阴阳,莫不如是。就拿你来说,你当了博士了,要发表一种自己的观点,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有力量,你就可以从新解释道德经,解释四书五经。怎么解释都不为过,牵强一些没关系,能说通就行,经书中原本的意思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意思是什么!你要用这些经书的话来阐述你的思想,你要按照你的思想做注解。字还是那些字,但意思已经不是那个意思了。就譬如说是仁者爱人,现在的某些人为了宣传儒家,就将这个仁解释为仁慈,这对么?这不对,但可以这么说,这是那个人本身的观点。这也是万经注我的一个表现……所以啊,你看什么书,你看谁解释,实际上就是看的谁的观点。想要读出原来的观点,你就要放弃别人的观点。当然,想要读出你自己的观点来,这些书反倒不重要了……”

  这一番话中的见地,简直不像是一个乡下的老人,当然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风尘琢磨了一番老人的话,问道:“为什么这么说?那什么重要?”

  老人又吸了一口,喷出一些烟雾。

  道:“你的认识,你的观念,来自于你的阅历。人这一辈子,从小到大,你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都是你阅历的一部分。前些天我看有人把易经和二进制扯在一起,还说计算机是根据这个发明的……”

  “……”

  请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