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三尺灵台终见
��:“我去铲雪,你也去?”

  含沙便跳下来,正落在他的铺上,钻进了被子里。

  风尘笑,便站在屋内门口,一铁锹一铁锹的将门口豁开了一条一米来宽的道路,露出被雪浸的发黑、发褐色的泥土,踩在上面,是一种硬朗的、脚踏实地的感觉,很实在。清理出的雪,风尘将之随意的抛洒左右,有了一条道路后,就将房门关上,却是怕冷气进了屋子,将房间内的暖意冲散——他的集装箱房可没有生暖气、煤炉之类的,热气一散,再要积蓄出来,却不容易。虽然他已经是寒暑不侵的体质,逆反了先天,可那种冬日的冰凉却依然并不好受……

  遂,又将集装箱房的前后左右都清理出黑色的土地,又清了屋顶的积雪,整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淡淡的热。

  清完雪后风尘便回了屋,将昨夜收入屋中的兔子、鸡鸭都放出门去,稍事活动了一番,喂了吃食。自己则是悠哉的靠着床,端着一本《道德经》继续咂摸,越是读,就越是能感觉到那种玄妙、难言的意味。

  整本《道德经》,有关于道的篇章,他已经咂摸了许久,德、经两部分,亦粗略的读过三两遍。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些经文已经碎开来在他的心中驰骋、组合。

  由原本的混沌,变得清晰……

  这个世界……本就因“我”的认识而存在,当“我”生出后,世界便在“我”的认识中,逐渐丰满,而那丰满起来的认识,是一种耳、鼻、口、舌、触、意对外界的反映、整合,此谓之“道”也!而此一切的发端,却并非是“道”而是那一“玄牝之门”,亦可谓之曰:众妙之门。

  故,有欲以观其妙,无欲以观其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很清晰,很明确,但要理解,却要刨开一切的已知。

  理解这一众妙之门、玄牝之门,他却足足用了半年多的咂摸,以哪种婴儿一般的纯粹,日复一日,才终究理解。

  那一道门就是外界、内界的门户。

  内、外相通的门户。

  外界的一应,透过这一门户,反映于内界,这便是道。这一个道,壮大、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体系,那便是德。将内界的德,反之于外界,用内界的认识,去作用于外界,这便是一种经。

  是以有言: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