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4部分阅读
  原籍,留存档案,终生不得为官

  此次事件史称“党锢之祸”,又称“第一次党锢之祸”。“锢”就是禁锢的意思

  事情暂时就算告一段落,被关押的党人,纷纷收拾包袱,黯然回乡去了。临行前不断有人来陈蕃及窦武府上致谢,一时间,窦武等声望ri隆。

  而这些回到地方的党人,却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锣鼓鞭炮齐鸣。虽然他们都不再做官,但是天下人越发敬重他们。他们品德高尚,时人称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外号:

  三君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一世之所宗”,即值得世上人学习的榜样;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八人,为“人之英”,即人中英杰;八顾指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步八人,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以为他人榜样的。八及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为“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其他人学习三君等榜样的。八厨指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为“能以财救人者”,即不惜家财,救助有难者的。当时世人以这些人为君子,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惧被他们指责贬损,皆登门拜访他们。

  李膺在回去前特意到窦武府上一聚,并与窦武相约,待其孙三岁便送去阳城,由李膺亲自教导。并为其取名为“辅”,意为国之辅臣。望其长后辅佐圣上,中兴大汉。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一切真能如窦武,李膺期望的那样吗

  于是,一切仿佛又回到正常轨道之上,桓帝继续在宫中与美人同乐。而宦官们则越发绢狂当时,李膺的徒弟颖川人荀爽写信给李膺,苟爽这封信的中心意思:就是要他老师“屈节以全乱世。”可是,生逢乱世,像李膺这般名满天下而又与宦官有着国仇家恨的人,即使“屈节”也免不了杀身之祸。何况,李膺这种人又怎么会“屈节”呢

  一切都在继续酝酿中。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终于在当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为界点,彻底顺势爆发了。

  公元167年冬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ri,汉桓帝刘志崩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窦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桓帝一生宠幸万人,未有子嗣。太后与宦官及群臣商议。窦武召侍御史河间刘鯈,参问其国中诸王子侯之中可有贤者,鯈称解渎亭侯刘宏。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窦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窦武为闻喜侯;子窦机为渭阳侯拜侍中;兄子窦绍为鄠侯,迁步兵校尉;绍弟窦靖为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