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宿命之错 何必有我(2)
�,没有出门,也没有再去找村支书。

  只是,在回到工地前的那天晚上,喝了酒的村支书不请自来,找到了肖姑娘。

  那一晚,肖姑娘的房间里没有哭声,没有吵闹,而村支书,也不曾出来。

  一九七五年四月,封水溶的宣传干事肖姑娘和村支部书记结婚了,全村人都来贺喜,说他们是天造地设,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一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村里的男人喝醉了,村支书喝醉了,就连村支书六十多岁的老娘也喝了几杯酒。

  只有肖姑娘,她的脸上没有喜气,只有泪痕。

  从那天开始,肖姑娘彻底死了心,她做好了在这个不是家乡的小山村过一辈子,当一个合格农妇的所有准备。

  当年六月,她怀上了村支书的孩子,肖姑娘的脸上也终于开始有了笑容。

  当一个人开始试着忘记过去,并且接受自己新的生活时,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与祝福。

  可叹的是,上天的祝福实在是太短暂,残酷的折磨却接踵而来。

  一九七八年,执掌大局的邓小平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于是,是年十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着手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一夜之间,全国各地,万千知识青年,纷纷开始陆续返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的肖姑娘,本已冷若死灰的心再次燃烧了起来。

  甘甜的白沙井水,枫叶红遍的岳麓山,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橘子洲,火车站笔直燃烧的火炬,五一文,友谊商店,臭豆腐,火培鱼……那些以为会永远遗忘在脑海深处的记忆,纷至沓来,鲜活得如同是一部老式电影,在脑海里一幕又一幕地闪现。

  瞒着丈夫,肖姑娘行动了起来,她开始悄悄申办回城的各种手续。

  但是,这样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瞒过每日同眠的枕边人?

  于是,村支书和他的老娘出面了,在每一处肖姑娘去过的单位门口与领导桌前,村支书都会呈上他与肖姑娘的结婚证,然后,他的老娘就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开始大声哭闹。述说着他们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他是几代贫农,又是几代单传,村支书的父亲死得早,是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好不容易感谢党和政府,四十多岁结了婚,现在儿媳妇又生了孙子,这是她唯一的念头,如果谁让她的媳妇走了,谁就拆了她的家,就是要了她的命,那她就要死给谁看,临死前都还要儿子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