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7节
>
  当然是没成心给了,但现在不能说这话。四爷就说了:以后这世子,你得选出看的过眼的吧。我这一个也不熟悉,不能乱来。

  那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远宗被封了郡王的,家里没儿子,只一个独女。偏这女儿很能干,许是跟着她爹曾经走街串巷做买卖的缘故吧,人家的算学很好。过来的时候才十四岁,直接去了户部办的女校,人家成绩很好。龙儿正好用人,便把这个要走了。

  于是,宫里便发话了,没儿子没关系呀,你家女儿就能降等承爵。

  这话一出,众皆哗然。

  朝堂上有那么明眼人的,都看出来,这就是拿个特定的例子来稳那些宗室的心呢。也有那眼不明的,认为女爵这个口子不能轻易开。四爷就直言问说:“那你的意思是叫朕夺了护国公主的差事?”那御史吓的再不敢言。以至于有要紧事的时候龙儿上朝堂,都没人言语。

  这件事叫宗室各家的情况更复杂了,本来儿子多的就有人争爵位,如今连女儿也行,那没出嫁的闺女个个可都憋着劲呢。这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以至于宗室外嫁女,当时没跟着宗室北迁的,陆陆续续的都跑来投奔来了。更有那在夫家本来就受气的,竟是偷着带着孩子自己跑来了,说是要休夫,要回娘家。

  这么一乱,整天的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四爷对这些没用的就这么不死不活的养着。若是真有踏实肯干的,哪怕是没有什么多大的能耐的人,只要本分,还都不吝给赏赐。如此一来,总体来看,叫人不得不说,这新宋对宗室真挺优容的。

  再说那些科考的举子,政策公布的第二年就开了恩科,二月份春闱,中榜的便有六成是南地的举子,一旦中榜,马上给安排实职,一点都不掺假。

  于是,好些在南宋没银子送上官谋官职的,都跑来等着下次的科举,南北两地因为考试,都形成了一股子赴考流了。

  还有更多的青壮年过来报考军校,这就导致南宋从去年开始几乎已经征不到新兵了。

  这叫旁观者看的都焦心的不行了,但南宋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杨次山见了宗室,宗室直接出逃。满朝上下,谁不说是杨太后跟新宋暗地里有了默契,这是要坏了官家的江山呀。

  于是赵昀跟杨太后这对假母子之间的关系瞬间降入冰点。

  杨太后气的什么似的,但却不能拿杨家如何。这个时候,木已成舟,赵昀并不会因为她惩罚杨家而认为她跟此事无关。所以,她不光不能拿杨家如何,还要跟杨家连成一气,不能叫赵昀把她这个太后架在空里。她相信,杨家也需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