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长老们的底气
  长老会最大的底气,绝非先进的科技,那是底牌。

  也更不是什么提前知道的诗词歌赋,历史走向,那只是道具而已,历史走向会改写,诗词歌赋其实不值钱。

  他们最大的底气在于,不求人。

  长老会对于这个世界的既得利益者,无所求。

  他们不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的金钱,因为长老们名下就有世界上最大的金矿。

  他们不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歌功颂德,因为他们就是新时空最强大的鼓动者。

  他们不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奉献上家族中的美人儿,因为他们就是寻找调教美人儿的专家。

  他们不需要妥协和让步,只需要等待时机,平推过去就是了。

  但长老们对于民间有所求。

  普通百姓家庭出身的孩子,组成了长老会军队的核心部门。

  这些壮男壮女组成了核心的劳动部门,更别说,这些男男女女拥有的聪明才智,迟早会成为长老会征服世界的臂膀。

  当然了,长老会的另一个刚需,对于物质与精神文明文化产品的保护,还是非常重视的。

  这就是一个延续多年的计划,就好像制度建立起来后,一般劳动力只有普通颜色的牌子,而有点手艺的人,也就是收编后可以作为手艺人开始为长老会创造财富的人,而越珍惜,越是长老会不会的东西,等级越高,比如后世失传的剪纸技术,长老会的人不懂,因此直接牛气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当铺做事的伙计,发给绿色的牌子!送移民点待分配。珠宝店的经年老师傅,擅长雕工,发给蓝色精良级待遇牌,全家送天津卫手工艺人才中心。买卖调教瘦马的王干娘,发给橙色待遇牌,要保证营养与待遇,下一班运输船到位,安排单独舱室,运往帝都听用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长老会甚至不再像以前那样着急了,不需要亲自动手,在世人看到了长老们喜欢这些杂学之后,自然而然的便会有人开始拍马屁,并且逐渐的形成了社会共识,再加上他们通过努力,已经在帝都架构起来一个比较接近于现代的教育体系,长久下去之后,中华国便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属于中国人的工业体系,使得中国人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了,这种保护工作也不是无脑的保护,那些封建糟粕之类的玩意儿长老们是看不上的,但是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长老会也还需要利用现有人才,去摸索未来出现的东西,比如相声。

  虽然前期有不少能工巧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