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开拓木星
��开采陆地1500~2500米深度的固态矿物,海洋的海底矿物,则只能开采200~1500米深度的海底矿床。

  如此一来,蓝星和木星卫星的可开采矿物之比,同样只能限定在双方地表的一部分。

  就相当于比较双方的面积,蓝星的面积,和木星79颗天然卫星的表面积,两者比起来,显然是木星卫星的表面积大于蓝星表面积。

  在现阶段的可开采资源总量上,蓝星是没有办法和木星卫星比较的。

  另外在小行星带中,还存在那种富含重金属的小行星,根据最新的探测数据显示,小行星带中有86颗富含重金属的大型小行星。

  其中一颗小行星,蕴含了240~290万吨黄金,以及大量的铂族金属和钨、铅之类。

  也就是说,在资源方面,木星这边还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至于蓝星方面,其实除了本身的资源,太阳风、水星和金星的资源,也可以计算在蓝星这边。

  毕竟太阳系内层之间的运输相对便捷一些,如果蓝星真的需要一些稀有资源,太阳系内层的太阳、水星、金星和火星,都可以作为资源补给星球。

  特别是金星,这是一个矿物异常丰富的星球,由于其常年火山喷发,地表经常和地幔交换物质,导致地表存在的重金属矿物总量,比蓝星要多几十倍。

  比如航天工业中常用的铼、钨、铱、铑、铷之类,在金星地表的富集矿脉比比皆是。

  现在金星专区的工业生产,就是提炼一些稀有元素,然后运输回蓝星,这也是金星专区存在的战略意义之一。

  远征军负责的木星专区,倒是不需要向蓝星输送资源,而这里本身的资源,完全可以让远征军自给自足。

  未来木星专区的潜力非常大,至少可以容纳上千亿人口的发展,毕竟这里的资源总量,要比蓝星多一个量级以上。

  资源和技术,共同决定了文明的发展高度。

  而且木星可以适当开发一些巨构,只要确保巨构的半径,不超过100公里左右,在木星轨道上,被外星文明观测到的概率比较小。

  这也是未来木星开发的核心战略,毕竟只有大型的巨构城市,才可以产生足够的拟重力,确保大量人口在木星生活。

  那两艘前锋级从蓝星过来之前,就提前设计了一些开采和粗冶炼设备。

  木卫六,这是一颗不规则的岩石质星球,是木星天然卫星中,相对比较小的一类,表面积才9.08万平方公里,比浙省略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