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不是侥幸
发展民主政府和工业的成功经验。

  整风运动的开展在加强党性修养、强调组织纪律性的基础上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到底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并不清晰,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走苏俄道路的思想在相当多干部中存在。

  **认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是独特的,中国的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从经典里找出路、照搬苏联经验、沿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闭门造车都是不对的,应该走到群众中去从民众的创造性活动中汲取营养,总结提炼各根据地的经验,丰富我们的智慧、完善我们的制度、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周恩来建议大家首先去河西、河套转转、看看。

  这正合**的心意,去年他和朱德、叶剑英冒着风险去了一趟刚刚收复的沈阳。送张国焘上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虽然陈海松去了武汉。他还是被东北迅速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和主力部队的实力深深地震撼,这已经是他在与日本帝国主义正面碰撞下建立、巩固、发展起来的第五块根据地,异军突起的陈海松连续创造神奇已经不能用侥幸来解释。

  他的宽阔视野、主动向敌人薄弱环节进击、抢夺战略要点和工矿产地的进取意识,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工业建设、民生建设的一整套不国不共不中不外的理论做法,无不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让中央苏区出身的各路将领、干部相比之下黯然失色。为什么会这样?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带着探究的目的,从东北返回时他去了包头,随后又去了张掖,饱读史书的**相信胜利者绝不是上天的青睐而是正确的路线策略和扎实的准备的必然结果。朱元璋如果没有按照刘基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去做,很有可能像张士诚、陈友谅等人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匆匆过客。中国革命除了崇高的理想更需要针对性的战略、具体的策略方法去积累威望、赢取民心、扩充实力,陈海松的探索无疑具有启发性和示范引领作用。

  回到延安,他开始整理自己思路,反复对照陈海松留下的河西、绥远、东北、晋察冀、冀察热辽根据地所奉行的相似的政策,都强调党的纪律、重视组织建设、强化干部的学习、部队技能提高,都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府,都是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位一体的军事部署,都有独立的兵工厂、工业基地、铁矿煤矿,大量接收中外移民,都通过法律法规鼓励地方重视教育、改革陋习、恢复经济、改善民生、植树造林、种粮养殖多种经营。

  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立足于中国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础,在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指引下,围绕着民生完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军队强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