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痴公子筵中论策(4)
  “本朝立国以仁,金国立国以暴。陛下仁慈爱民,金人却多有残民之举。这是民心向背的根本区别,是以虽经兵火涂炭,国土之内大抵太平无事,而山东河北则寇盗蜂起。金廷再无控制之力,中间的区别,就是仁和暴的区别。只要国家能政治清明,施行仁政,那么抵挡鞑靼大军就有了根本的依靠。”

  “金国边塞多依靠燕云险要,依托长城而守。但他们本身是夷狄侵入华夏,所用守边将士大半也是夷狄。要塞既不修筑,长城也不整修,一旦成吉思汗率领鞑靼大军来犯,替金国守边的汪古部先倒戈,接着野狐岭对阵又是蛮部临阵哗变,三十万大军一战尽没。残众既无依托又无斗志,才让鞑靼铁骑深入平坦之地,不可复制。而本朝不同,国家边塞以大江为依托,水军为阻碍,塞上各边司为藩屏,敌人一旦南下,先要面对严阵以待的戎司兵马,在击破戎司兵马之后,还要受到大江的阻拦。如果他们想乘船渡江,又要遭到我江上水军的攻击,所以边塞情势,与金国大不相同。”

  “蒙古起自草原,过的是结庐而居,逐草而牧的生活。对于攻打城池原本毫无办法,近二十年来攻略北方大小城池,以及西方各国城池,颇有心得。但近来攻蔡州仍大感头疼,反而被官军斩将夺门,先攻入。可见鞑靼尚未摸到攻城之法的精要。国家与金人征战多年,早就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守城办法。敌来之时,只要守城将士有勇气,守臣有胆略,事前有做好完备的守御工作,则鞑靼的攻击面对坚城效果甚微,而朝廷则可以利用敌人围攻城池的机会组织各种行动,甚为便利,此三不同。”

  “蒙古自成吉思汗死后,诸子分茅列土,大军分散驻扎在占领的领土上,可是臣最近听闻这些领地的居民们不堪驱迫,纷纷反叛,臣料定草原本部的蒙古诸军不日还要前往弹压。那么用于攻略我国的就主力大半应该是河北山东的豪强改编成的汉军,不过史天泽、**、李坛、张柔、刘黑马等数部而已。其中大半都有被蒙古压迫被迫投降的盗匪和金国降卒,只要朝廷着重于做这些人的工作,诱之以利,晓谕以义,只要其中一些人能够倒戈相向,则形势对我将大有利,此四不同。”

  ”蒙古多仗马力,而女贞也是以弓马起家的夷狄。唯其享受富贵已久,勇略早已丧尽。故当蒙古来袭的时候,金人不能以铁骑相抗,反而依赖各地汉儿组成的步军,以自身之短,搏蒙古之长,安能不败。而我们因为缺乏战马的缘故,反而精通山地和川泽的战斗,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就不会轻易选择在平坦地形上的决战,知道敌人的弱点所在,就能够扼守那些让他们弱点暴露的险要之处,是以我们的长处来遏制蒙古的短处。这是第五个不同。世上并没有所向无敌的军马,只有所向无敌的智慧,只要陛下有坚定抗敌,不畏强横的信念,群臣有尽忠报国、廉政为民的决心,择定大略,小心谋划,就算是灭国无数的鞑靼人,也断然不会有正视东南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