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露端倪的政事堂
��为最终的判决。

  风满楼将郑树林叫到一边,询问了一些情况,也算是攀谈起来,只听郑树林说道:“当时,那沈相爷让小人一家人跟着来京城,当时还感觉要坏事,却没有想到,到了京城,却被相爷安排在驿站,住了几天!”

  只听郑树林一脸的兴奋,说道:“却没想到,就几天过后,却是一个公人,来驿站找到了小人,说朝廷委了小人官职,正是叫小人前去报道!却原来是工部下面的一个匠作,也算是有了个官身,很是满意!”

  这郑树林在工部办完手续,便被安排到了矿场,因此,不但工作轻松,而且比起以前来说,收入更高,这可是拿朝廷俸禄的,而且这些水泥,是朝廷准备修筑大河堤坝的,因此不但派驻了禁军保护,而且这些工人们,挑选都很合格,这些,让郑树林都很满意!

  “那现在一天能够生产多少水泥?”风满楼问道,现在自己最关心的,就是产量。

  却听郑树林说道:“现在已经上了正轨,一天能够生产八十担!”这一担一百二十斤,折合后大约就是五十多公斤,八十担就是四吨的样子!

  一天生产四吨,这已经是产量很高了。不过这个时候工艺,设备什么都不成熟,而且科技也不发达,能生产这么多,已经是极限了。

  看到这里,风满楼心里便有了数,又了解了仓库现在的库存有多少水泥,加上现在的生产进度,到了三月份河工正是开始的时候,能够达到五百吨的水泥。

  这五百吨的水泥,能够修筑黄河堤坝修多长,没有人知道。只有等到时候再看看了。

  只听郑树林说,现在的水泥,质量比起当初来,可好了不少了。一来,这里的烧窑师傅是朝廷集中最优秀的,烧的孰料很数,窑的温度能够提上去的。二来,材料充足,这里铁矿也比较多,都是朝廷专门供给的。

  而且,现在还改进了技术,尤其是利用水力碎石技术,大大的减少了人力,效果比人力还好。

  这一天的行程,风满楼还是满意,刚刚回到家,却见赵元佑来了。风满楼早已经习惯了这小子的到来。

  赵元佐虽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对风满楼还是很尊重。而且这段时间经常出入风满楼的府上,赵元佑也算是轻车熟路了。还是要在风满楼在家的时候来,不然是见不到人的。

  女眷不能单独会见客人,这在唐朝,便已经形成了规矩,或者说是风俗制度,因此,男主人不在家,你是进不了门的。

  不过今天,似乎赵元佑兴致很好。赵元佑兴致很好,那就说明朝中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对赵元佑有利,不对,应该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