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孩子千里奔金陵,新嫁娘回门语惊人
  大明庆丰八年,夏,南都应天府。

  建文帝在这里以铁血手段几乎群灭了他的叔伯辈,包括燕王朱棣一家子,建立铁桶江山,将都城迁到北京,也叫北都。故南京应天府被称为南都,老家凤阳府称中都,这两个都城和苏州、松江等十三府都归于南直隶管辖。

  南朝金粉,十里秦淮。尽管招来各种非议,南直隶乡试、会试的考场——“江南贡院”还是在夜夜笙歌,声色犬马的秦淮河北岸建成了,这是大明规模最大的贡院,单是用做考试的号房就有两万零四百四十四间,从江南贡院脱颖而出的举人占据了京城春闱前三名半壁江山,可见其凶残的实力。

  今年恰逢三年一度的会试,南直隶地区生员们陆续集结秦淮河,准备秋天的举人试,文会诗会那里少的了助兴的雅妓歌姬呢?于是乎秦淮河两边雕栏玉砌的河楼几乎被生员承包了,会文吟诗,与歌姬词曲相答,好不热闹。

  此时大明奢靡之风盛起,途经贡院的生员无论相貌身材如何,大多以红丝束发,面抹香粉,嘴涂胭脂,螺黛描眉,身穿红紫等鲜亮颜色的道袍、曳撒或者程子衣,行若女人,有的甚至比女人还漂亮。有保守派悲愤大呼礼乐崩坏,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清晨,南城兵马司的杂役们在秦淮河就地取水,一桶桶的泼在贡院街上,预备对付即将到来的酷热,哗啦啦的泼水声渐渐唤醒了这个城市的喧嚣,两匹健壮的蒙古马并辔而行,从街东面缓缓走来,后面还跟着数辆堆满箱笼的青骡车。

  骑着枣红色大马的是一个精瘦黝黑,约七八岁的孩童,大明的孩童无论男女,在十岁以前基本都剃发,仅在头顶两侧或者头顶部分留有一小缕扎成小辫或者小发髻,这个孩子也不例外,头顶的两撮头发编成小辫子,再用红绦带扎起,咋一看就像头顶着两根腊肠似的,其余部分剃的精光,闪亮亮的头皮几乎可以与初升太阳争辉了。孩童远远看见江南贡院崭新精致的门楼,不禁发出一声惊叹,双脚敲了敲马腹,催马奔行。

  “今竹!莫要淘气!”一旁骑着棕色大马的中年男子紧跟其后,在门楼处拉住了枣红马的缰绳。

  今竹仰面看着贡院牌坊,说道:“三叔,江南贡院比京城礼部的贡院还气派呢。”

  沈三爷随意嗯了一声,算是回应,暗想赶紧把这个熊孩子送回家,免得再惹事。

  迎面走来一穿着石榴红襕衫,白面红唇,发髻两边各插一朵纯白雀舌栀子花的少年人,今竹猛地吸了吸鼻子,道:“这个姐姐真香。”

  沈三爷目光如炬扫了一眼此人的颈部,小声道:“胡说,明明是个大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