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症状成因之—退行满足(2)
  就上例而言,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其强迫的根源,就要了解他为何如此极端地同情母亲。

  现实生活中,一个男人害怕见到女人的眼泪,理由无非是同情她。

  对于一个不同情甚至讨厌的女人的眼泪,男人是不会太过不忍的。

  焦点又再向前推进一步——为何那个男孩如此同情母亲。

  我尽量不用专业的术语,而只是用日常的生活逻辑来解释。

  一个男人过分同情女人和弱者,在普通人看来,可以用“妇人之仁”来描述。他们甚至会陪同女人一起伤心落泪。

  这也可以称之为“女性化”。

  既然是“女性化”,那他就缺少了男人应该有的阳刚与坚韧。

  焦点推进——男性特质的缺失,女性特质的增加,是导致他强迫的原因。

  这里可以用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来描述:

  如果问,一个人的人格由什么基本要素组成?

  也许范围有点大,不好回答。

  那么,再从严格的生物学上问:一个人的身体(包括大脑信息)由什么基本要素组成?

  不难回答:就是母亲的x、父亲的x、y染色体组成。

  那么,一个人的人格,也不外乎是父亲与母亲两种人格的结合。

  也可以用一阳一阴来描述。

  对于男孩来说,健康平衡的人格应是大致处于父母两种人间中间,偏向于父性。但他又是“恋母”的。

  也许你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对明显的矛盾。怎么既偏向父亲,又会恋母呢?

  这个在以后将会详细解释,这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

  现在只能说,男孩“恋母”是一种普遍的基础性的特质,与人格偏向父亲并无必然联系。

  如果一个男孩的人格不是偏向父性,而是更接近父母的中间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性格就会表现出一种温和、柔弱。

  如果再偏向母亲一点,就是“女性化”。这只能算是一种变态,还不是真正的病态。

  倘若再偏向母亲一些,就会形成病态的依赖。

  这样一来,人格就开始失衡。本来处在一对平衡力中的人格如果过多地偏向一方,另一方自然会向他施加压力。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