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29
  “其实从小到大, 奶奶都教育我们勤俭持家,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 当我决定要送这座金寿桃的时候, 很多朋友都劝我说,未免有些太招摇了,怕奶奶不喜欢——但对于我而言,心里想到的, 却是另一件事。”

  卓青先程雅晴一步回到正餐厅。

  路上,她向正好走过的女佣问了一支眼药水,在洗手间里快速鼓捣片刻。

  等到出来了, 索性也不绕到座位, 而是直接在台下一侧候着。

  台上的纪思婉,此刻正手执话筒, 温声讲述着早早编排好的故事。

  身后三人方能稳稳端住的硕大寿桃瞧着足量足金,颇有架势——旁人家送寿桃,大多是外头一层金箔糊弄, 图个喜气, 但以纪思婉的性格,这必定是个实心桃,少说是四十斤上下。

  俗是俗了点, 可没有个百来万, 也确实造不出来。

  “从前,有个小男孩,生时正逢动荡年代, 他十三岁那年,家里连遭打击, 母亲也生了一场大病。为了祈福,他在母亲生日前夕,卖掉了自己出生时外祖父送的一整套玉器,左弯右绕,通过好多个熟人,才找到当时上海城里唯一一个愿意接活的金匠,给他打出一只足八两的金寿桃。”

  纪思婉说到动情处,泫然欲泣。

  “他希望母亲能够健康长寿,年纪虽小,已经有一颗拳拳炙热的孝心,时光荏苒,如果他还活着,今年也正是花甲之年了。”

  说到这,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猜出来,她这是在借自己父亲——昔日那位军功赫赫,转战商海,依旧扶摇直上的纪家话事人来表孝心,言谈之间,不可谓不动人。

  心照不宣地,席间几个演技一流的阔太,赶忙攥起张纸手帕,作势擦着半点湿迹也无的眼角。

  动作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糊了眼妆。

  纪思婉在这氛围下,也很是自然地掩了掩鼻尖,整理表情。

  顿住几秒,又接着说:“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惜,我没能常伴父亲左右,现在,我唯一能为父亲做的,就是常常侍候在奶奶身边,代他尽孝,这颗寿桃或许不起眼,但是,却寄寓了我和爸爸一样、从未改变的孝心,一同祝愿奶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话音落定,她微微颔首,听台下掌声如雷。

  卓青站的位置微妙,顺带沐浴在众人视线余光中,不得不也跟着漫不经心地数次抚掌。

  从她的视角斜斜看去。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