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1911后记
问的。但是具体到每一国家每一团体,一些微妙的不同选择,就会引起截然不同的后果。

  中国当时的现状,民族觉醒的浪潮,随着西方东方列强的冲击,已经勃然而兴。当然在其中还有一些人,反而是丧失了意志。自认了自己民族的低劣落后。但是从整体氛围来说,大家都是在寻求出路的。大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走了不同的道路。先是寻求在体制范围内解决问题。立宪成了笑话。最后在种族革命的名义下推翻了清朝。中国各个寻求改变的阶层结合在一起,新势力,旧势力…………都在寻找出路。他们试图在不触动中国传统体制的情况下,寻找富强的道路。

  但是旧时代的传统和影响力是如此之大。直到将每个人都淹没其中。这条路给我们自己走到了尽头的时候,另一种极端开始了,完全否认我们自己的传统,走另一条崭新的道路!这种潮流的思想基础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而行动上,组织上完全采取了一条搬来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一个十九世纪的德国犹太人政治经济血家在图书馆中为欧洲那些工业国家设计的道路!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这个新中国。

  但是我们,已经和传统完全割裂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一条折衷的道路么?能不能利用一切机会,让国家快速强大起来。在民族元气没有凋零丧尽。在自己民族没有走到绝路的时候,给一个缓冲的机会?

  雨辰的所作所为都是这一切。他采取了很多方法,都是历史上未来那个成功团体所采用的。激进的民族主义,用胜利和宣传凝聚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以秘密坚强,自认为是特殊材料,天赋使命的人组成的小团体作为核心。最主要的是,牢牢控制着军事力量。先让国家缓过气来,解决了外忧,在给予我们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化解内部的问题!让历史曾经的血腥,减到最少。让我们的内忧压力,可以有机会向外排解…………

  他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在台上人物的弱点。第一就是道义层面的。他了解虽然人们畏惧那时的领导人物的威权,但是从来都是对他们的动机怀疑。认为他们是在为了保护自己的权位,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所以他一直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不惜采用那么矫情的方式。

  那时的领导者封闭,特别是以北洋为首的。他们最怕的就是民气。而雨辰就利用一切手法利用民气。采取了种种激动人心的作秀方式。

  那时的领导者对于军权虽然重视,但是并没有到绝对控制的地步。他们身边都是同时起家的老人。每人都有自己的考虑,自己的范围。而雨辰完全利用单纯的青年人,牢牢的将军权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他还知道自己根基浅薄的弱点,所以采用了地方自治的方式来和地方实力派分享权力。他知道�